山東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(shè)與黨史學習教育貫通融合,,通過“文明實踐+”活動,,建好用好理論傳播和基層文化志愿者兩支隊伍,深化文明實踐內(nèi)涵,拓展學習教育外延,,讓黨史學習教育走“新”入“心”,。
“文明實踐+紅色陣地”,,掀起黨史學習教育“打卡潮”,。發(fā)揮革命老區(qū)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優(yōu)勢,在全省開展100家革命場館特色展陳,、100個紅色故事追述歷史等活動,。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、鐵道游擊隊紀念園等263處革命遺址和鄉(xiāng)村振興館,、村史館,、民俗館等文明實踐陣地建立黨史學習教育新時代文明實踐點,制作“紅色地圖”,、標注“紅色地標”,,推出《初心之旅》《光輝歷程》等情景黨課,,組織黨員群眾就近就便“打卡”學習。發(fā)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,、所,、站作為公眾活動主陣地的優(yōu)勢,設(shè)立黨史學習教育宣傳欄,,建設(shè)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陣地,,膠州市建立“長征文化步道”、萊州市打造紅色記憶街巷,、高唐縣開設(shè)“紅船精神”主題展等,,在省內(nèi)建設(shè)了一批“黨史長廊”“黨史一條街”“黨史公園”等文明實踐與學習教育相結(jié)合的教育陣地,打造了“15分鐘黨史學習教育服務圈”,。
“文明實踐+學習講堂”,,激活黨史學習教育“源動力”。在全省開展“永遠跟黨走”宣講志愿服務行動,,為實踐站配備習近平《論中國共產(chǎn)黨歷史》,、《中國共產(chǎn)黨簡史》等書籍,依托“明理胡同”“大槐樹下”“半晌講臺”等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,,組織老干部,、老教師、百姓名嘴等宣講員茶余飯后講黨史,。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優(yōu)勢,,創(chuàng)新推出《大眾紅·每天黨史2分鐘》短視頻、《每周黨史學習卡片》等系列融媒體產(chǎn)品,,開設(shè)“黨史上的今天”“天天學黨史”等專欄,,讓公眾隨時隨地學黨史。榮成市在“暖心食堂”開展“餐前一刻鐘”黨史宣講,,肥城市設(shè)立“大喇叭”黨史廣播平臺播放紅色歌曲,、講述黨史故事,,壽光市依托“文明實踐云平臺”開設(shè)“黨史大講堂”直播,,萊州市開展 “你問我答黨史接龍”知識競賽等,黨史宣講志愿者面對面,、零距離地用老百姓愿意聽,、聽得懂的大白話講好百年歷史。
“文明實踐+紅色文藝”,,唱響黨史學習教育“主旋律”,。加強基層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(shè),組織文藝志愿者創(chuàng)作黨史學習教育作品,,引領(lǐng)群眾傳唱《沒有共產(chǎn)黨就沒有新中國》《唱支山歌給黨聽》等主題歌曲,,推出《中國精神》組歌,、《沂蒙山》等一批文藝作品,以戲曲,、美術(shù),、泥塑、文學,、音樂,、朗誦等形式普及黨史知識。煙臺市呂劇院創(chuàng)排《西海地下醫(yī)院》,,東營市東營區(qū)二十多個莊戶劇團排練呂劇小戲《堅守》,、呂劇戲歌《路》等作品,以呂腔呂韻傳承紅色革命精神,。高密市組織中小學生將“習語金句”中的經(jīng)典改編成20首歌謠進行傳唱,,濟南市歷下區(qū)開展“習語潤心”百場文藝微宣講,東營市東營區(qū)組織300名“文藝輕騎兵”開展“舞臺上的黨課”進社區(qū)活動,,青島市組織青少年用泥塑技藝塑造革命英雄人物形象等,,黨史學習教育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在基層落地生根。
“文明實踐+暖心服務”,,拓展辦實事解難題“新渠道”,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,開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聯(lián)系群眾大走訪,、民生難題大排查,、服務群眾大提升活動,組織志愿者走千村進萬戶聽取百姓需求和意見建議,,確定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重點民生事項18個,,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。依托省市縣鎮(zhèn)四級志愿服務隊伍,,開展為群眾送溫暖,、送文化、送健康,、送科技,、送平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,萊州市以空巢老人,、殘疾人等為重點開展“溫情社區(qū)”志愿服務活動,,曲阜市開展“鄰里黎明相約”“儒韻家風傳承”等十大行動,淄博市淄川區(qū)以“有疑惑必解答,、有需求必服務”為重點開展文明實踐“有解行動”,,無棣縣12個實踐所收集到理論政策宣講、技能培訓等群眾需求3000余條并積極幫助解決,,在解決“急難愁盼”問題中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和社會的溫情,。